2014-04-10

群體的分裂,是必然的

立院事件的學運開始分裂了,部分學生認為除反服貿,也應反自由貿易,且認為決策方式不應由幹部菁英決定,開始在立院附近另闢「賤民解放區」戰場,容納社會不同聲音參與決策。分裂出來的群體有所謂電音反核陣線、全國關廠工人連線、台灣國際勞工協會、都更受害者聯盟等社團,然後為了區隔原本的領導團體,也提出新訴求。



它們的訴求有講話與聆聽不排除他人、反對菁英領導、自主參與不接受盲目指令、不代替他人發言、有疑問坐下來面談、所有共同決議在賤民解放區決定。所以看起來之前的指令多數是盲目的,所以這些人才會有這樣的想法,但是…共同討論過後的決策就一定是正確的嗎!?其實這是一個很弔詭的問題,但從歷史上來看,群體決策一向是錯的,通常是導致群體滅亡的開始,所以...這茬大概也要鬧不久了。

不過看某些報導,帶頭分裂出來的人,覺得當初衝進立院自己是頭一撥,但是在後來的進出管制裡面,被禁止進入後,就離開了領導核心。這其實是個很有趣的現象,通常主謀不會是帶頭的烈士,因為他要留下來享受成果。所以帶頭去衝的,一般都是腦子不太靈光的肢體發達人士。但是當順遂目的後,為了確保自己的領導威權,這類人又是需要優先去除的對象,所以開國皇帝大殺功臣,也不是沒有原因的說。

在皇權時代如此,民主時代看來也沒脫離這原則,所以...就乖乖出來當賤民吧 :D

1) 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appledaily/article/headline/20140403/35743128/23%E5%AD%B8%E7%94%9F%E5%87%BA%E8%B5%B0%E9%97%A2%E8%B3%A4%E6%B0%91%E5%8D%80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