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看到藝人又多言惹風波,藝人張克帆指出20年前大學畢業生起薪2萬,大學十分難考,畢業生更是拚了命找工作,對現今大學生看法則為:「現在考不上大學的人應該是連選擇題都不會寫,填個C都不會!」更感慨不少服務業、起薪3萬竟然找不到人才。
其實22k這問題自從出現之後,就引起許多話題。但最近調查,平均薪資早就超過了,但大家還是很熱衷討論這玩意。進而大家更喜歡討論實質薪資到底倒退了多少呢?其實台灣的薪資收入為何一直無法拉高,我個人覺得跟我們產業結構有關!我們最會幹嘛?就是貿易跟代工。貿易能賺的利潤,除非你很特殊,要不然都是很固定的獲利空間,甚至因為競爭者多,所以還得削價競爭。而且早期能作貿易的人不多,獲利自然豐厚,現在民智已開,你能代理、我也可以代理,把市場打開之後,原廠自己來開分公司,大家都沒得玩!
再說製造業,我們幾乎都是代工,屬於零組件供應鏈的一個環節,對於獲利空間來說,掌握度不高。如果是關鍵零組件還好,客戶看你臉色!如果不是,就又淪為紅海,大家削價競爭。過去歐美客戶給日本韓國我們代工,現在變成歐美日韓給我們、大陸、東協代工,怎麼看來看去,過去一起打下手的國家,這下可也變成我們的客戶,那我們怎還在一直打下手呢?然後電子業製造成本愈來愈高、終端價格愈來愈低,首先就是檢討代工利潤,我們有機會拉高獲利嘛?能夠改善薪資嘛?我覺得大家都可以自己想一想,不需要急著去責備政府或者別人。
過去富裕的是歐美,現在多了日韓,然後我們以前看不起的國家變成跟我們同等的下手,這時候實質薪資倒退,不很正常嘛?那為何會如此?這兩天,嚴長壽在AIESEC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青創大會演講,嚴詞警告台灣學生:如不改變學習方式,不思創新,工作將會被「國界之外的人」搶走。他同時批評年輕人只想活在舒適圈。不過鄉民的反應是:你女兒在加拿大唸書,所以就當馬耳東風!
戴勝益則是說:想創業的年輕人要有極大的抗壓性,創業要給自己2次、3次、5次的機會,碰到問題咬牙度過,同時要心胸擴大,因為「事業的規模不會超過老闆的心胸,事業的長久不會超出老闆的道德。」不過,很多鄉民也說如果我有個大企業的爸爸可以靠,又或者找66人就可以借幾億,那也可以啦!
看到愈來愈多人都喜歡挑剔別人毛病,但自己做事也是漏洞百出,就是古人所說標準的眼高手低。這樣有資格談論薪資高低嘛?我其實也是頗為存疑的啦!
1) http://www.nownews.com/2013/07/05/340-2959261.htm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